2024年江苏省夏玉米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| 植保资讯 | 文章中心 | 农药资讯网-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

2024年江苏省夏玉米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
发布日期:2024-07-31 作者: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

 

       根据7月25~26日全省秋熟作物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,预计今年我省夏玉米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。其中,玉米螟全省中等发生,草地贪夜蛾偏轻,沿海局部迟播夏玉米中等至偏重发生,南方锈病在沿海、淮北地区存在偏重发生风险。

1  发生趋势

       预计2024年全省夏玉米发生的病虫主要有三代玉米螟、草地贪夜蛾、三、四代棉铃虫、蚜虫、锈病、小斑病、纹枯病等,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。

       (1)玉米螟。中等发生,沿海、淮北地区局部偏重,预计三代低龄幼虫高峰在8月中下旬,发生期与上年相当。

       (2)草地贪夜蛾。偏轻发生,在迟播夏玉米上可能集中连片发生;沿海局部可能出现中等至偏重发生区域。

       (3)棉铃虫。偏轻至中等发生,淮北地区中等。三代成虫产卵高峰期与玉米抽雄吐丝期吻合的玉米田偏重发生。

       (4)蚜虫。中等发生,主要发生区域为淮北、沿海地区。

       (5)锈病。中等发生。如遇多阴雨、台风等天气,南方锈病在淮北、沿海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,程度总体轻于上年。

       (6)小斑病。偏轻至中等发生,淮北、沿海地区中等发生。

       (7)其他。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中等偏重发生,粘虫、红蜘蛛、桃蛀螟、纹枯病等病虫偏轻及以下发生。

2   预报依据 

2.1  病虫发生基数

       (1)玉米螟。一代玉米螟全省平均灯诱成虫数432.1头/盏,比上年减少34.4%,平均百株有效卵块数22.3块,比上年减少27.9%,平均百株虫量5.64头,比上年减少46.3%。淮北、沿海部分地区玉米螟发生程度重于上年,丰县一代累计灯诱虫量380头,比去年同期增加55.1%,二代累计卵量高于上年,响水一代累计灯诱虫量227头,比去年同期增加24%。沭阳大田普查,二代平均被害株率达6.1%,百株虫量7.8头,低于去年同期。阜宁大田普查,二代平均被害株率达4.8%,百株虫量6.5头,高于去年同期。据全省各市玉米螟田间智能性诱监测设备数据显示,5月1日至7月21日,全省出现多个蛾量突增峰,其中6月8日出现明显蛾量高峰,当日全省平均诱蛾量33.9头/台,高于上年的30.4头/台。当前全省一、二代累计发生173.71万亩次,与上年相当,7月下旬调查全省平均被害株率1.0%,平均百株虫量0.5头,与上年相当。沿海、淮北发生重于其他地区。

       (2)草地贪夜蛾。成虫始见期为5月20日(宜兴),比上年推迟5天。据各地智能性诱设备监测,7月中旬我省出现首个成虫迁入峰,迁入峰时期晚于上年,峰期虫量1.5头/台,高于去年同期(1.2头/台),近期沿海多地监测发现迁入虫量明显增加。截至目前,草地贪夜蛾已在全省7个设区市13个县(市、区)查见,累计发生946.3亩次,高于去年同期(127.1亩次)。发生区域田块平均被害株率为2.5%,高于上年同期(0.6%),平均百株虫量1.06头,高于上年同期(0.2头)。

       (3)棉铃虫。据各地灯诱监测,棉铃虫一代成虫始见期早于上年,丰县一代灯诱累计诱蛾量1,908头,沛县、睢宁等地一代成虫均低于上年同期,东海一代灯诱累计诱蛾量3,256头,略高于上年;丰县、沛县二代大田普查百株虫量0.3头,低于上年同期。东海二代大田普查百株虫量0.8头,比上年增加33.3%。东台市大田普查,棉铃虫见虫田率61.1%,百株虫量8.2头,仅低于2023年,居近10年来第2位。通州二代大田普查百株虫量2.5头,比上年同期增加78%。目前全省棉铃虫累计发生83.2万亩次,略高于去年同期(77.2万亩次),7月上旬各地普查百株虫量一般在0.3~1.7头,被害株率0.5%,略低于上年。近期蛾量不断增加,沿海地区虫量较大。

       (4)锈病。中等发生,见病期晚于上年,当前大部分地区在病叶率0.2%以下,沿海地区较高,通州病株率达到2.5%。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中等发生,东海、灌云一代甜菜夜蛾累计灯诱蛾量分别为1,985头、2,160头,蛾量显著高于去年,被害株率多在1%~5%。二代粘虫在淮北、沿海地区零星发生,与上年相当。小斑病、纹枯病等病害轻发生,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。

2.2  栽培因素

       2024年夏玉米栽培方式、品种布局等与2023年相近,有利于玉米病虫害发生。一是栽培方式有利于病虫害发生。栽培方式以麦后玉米、玉米与蔬菜、玉米与大豆或春夏玉米混作为主,交错种植,夏秋季玉米生育期不一,重茬田块多,利于玉米螟、棉铃虫、草地贪夜蛾、大小斑病等病虫的发生危害。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加重杂食性害虫发生。近年来设施栽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逐步扩大,有利于棉铃虫、桃蛀螟等杂食性害虫转入玉米田危害。同时据上年调查发现,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病虫发生种类增多、程度加重。三是玉米主栽品种大多抗病性不强,加之玉米生长中后期田间郁闭,利于玉米病害发生发展。当前夏玉米多处于拔节期至喇叭口期,植株嫩绿,利于害虫取食为害。

2.3  天气条件

       据省气候中心预报,预计今年8月上中旬淮北地区和江淮降水量常年偏少0~2成,苏南地区较常年偏多0~2成;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1~2℃。预计今年8月上中全省范围内有2次高温过程:8月上旬前期至中旬前期、8月中旬中后期;预计今年8月中旬有1次降水过程。异常天气较多,总体利于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虫害迁入,也利于蚜虫和夜蛾类害虫为害。

3  防治意见 

       夏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要以一类病虫玉米螟、草地贪夜蛾和南方锈病为重点,同时兼顾棉铃虫、甜菜夜蛾等病虫害。要坚持以生态控制和农业防治为基础,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为重点,化学防治为保障的绿色防控措施,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危害损失,确保打赢玉米重大病虫防控总体战。

       一是加强监测预警。优化监测网络和监测设备,扩大监测范围、加密调查范围和频次,全面开展网格化监测;统筹利用中央救灾和省级重大病虫防治等项目资金,推进智能监测预警,提升预报精准性,加强自动化、智能化病虫监测设备推广与应用。采取专业调查与群众调查相结合、定点调查与面上普查、田间人工调查与智能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,提高监测调查覆盖率和代表性,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的水平。尤其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调查,及时掌握害虫发生规律。加强与气象、栽培等方面专家的联系,定期会商重大病虫发生趋势,不断校正预报结果,及时向社会发布。

       二是优化防控技术。要科学制订防控技术方案,优化防控技术措施,切实提高防治效果。重点把握好玉米喇叭口期、抽雄吐丝期等关键生育期玉米螟、棉铃虫、甜菜夜蛾、草地贪夜蛾等病虫防治。对草地贪夜蛾,采取高空诱虫灯、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,诱杀成虫。优先使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、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,同时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等天敌。坚持达标防治,对虫口密度高、集中连片发生区域,迅速扑杀幼虫,未达标田块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;对玉米螟,要把握好卵孵盛期,药剂喷施要突出心叶、雄穗和雌穗等部位;对棉铃虫,要做好抽雄吐丝期与三代成虫产卵相遇的玉米田监测防控工作,药剂喷施要突出玉米雌穗。鲜食玉米和青储玉米要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,可在害虫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洒生物农药,也可在产卵初期释放玉米螟赤眼蜂灭卵;对甜菜夜蛾,可在卵孵高峰至1~2龄幼虫盛期防治,根据虫情间隔5~7天再用药1次;对锈病等玉米病害,须掌握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,尤其是台风过后要加强南方锈病监测调查,及时开展防治,重发田块隔7~10天开展第2次防治,严防暴发成灾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病虫防治参照《2024年江苏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和技术名录》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绿色防控技术。

       三是强化服务指导。要抓好玉米螟、草地贪夜蛾、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,坚持综合分析、统筹兼顾、总体防治、绿色防控原则,打好夏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总体战。要强化宣传发动,立足防灾减灾思想,结合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》宣贯,进一步健全防控组织体系,逐级落实防控责任。普及防治技术,提升基层群众防控的主动性和科学性,防控关键时期要组织技术人员,深入重点地区和生产一线开展服务指导;要突出区域联防协作,加强与周边地区信息通报和协调机制,联合监测、联防联控,形成防控合力;要推进统防统治,积极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群众投入防控工作,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,切实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防治质量。

63k
热门文章
网站声明

(1)本网旨在传播信息,促进交流,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,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
(2)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。

(3)“信息来源:江苏省农药协会  农药资讯网”为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。

(4)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的版权属于原作者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网站地图